霓虹燈閃爍的夜景
照落水面陪海泳..

2007年4月26日 星期四

"未來工作在那裡"的轉寄信讀後雜唸 Part I

寫在前面:
再次看到這封轉寄的MAIL,我想了一下,我覺得這其中有很多問題可以去討論,尤其是後面那段橡膠手套的例子,還有八吋晶圓廠的問題,其所切入的觀點應該不只是侷限於我們跟中國大陸的貿易競爭關係,而應該去看待那是一個在今日全球化觀點下所產生的問題,必竟跟我們搶工作的人不只是大陸人,也有越南、印度.....如果將想法只侷限在大陸,我覺得這樣的想法實在是太狹隘了,好像全世界就只剩大陸會跟台灣競爭了,所以這篇雜唸就這樣產生了。把自己的想法貼上,其實也是為了跟大家做一個意見上的交流,我也想知道我所沒想到的事情或是論點,所以希望大家看過之後不令給予指教,先謝謝囉!!

這個雜唸很長,所以我把它分成多篇文章來貼,而我想有些人沒看過這個轉寄文章,所以在相關雜唸前,會先貼上一段原來的MAIL。因為還沒寫完,所以不知道會貼幾篇,先感謝各位看官的耐心。

=======================================
未來的工作在那裡
因為擔心台灣的未來,雖然力量微不足道...但是,
我早就驚覺問題的嚴重程度...
所以,只要去購物我一定細細詳查貨品製造地點,
只要made in Taiwan絕不猶豫並成為我的首選,
連餅乾、糖果、小文具都不放過...孩子拿在手上想買的零食,
只要非台灣製造的我都說:「這比較不好吃...
看起來又不漂亮...」,
而且一定幫他更換...也許他不懂,但這牽繫著他的未來,
我心疼他未來淪為台勞...空有知識但須去外地擔任低階勞力工
作....希望從你我做起... 珍視台灣,給我們的孩子較好的未來


=======================================

喝口茶休息一下,接著再看我的雜唸

首先,在這封MAIL中,第一部份作者因為擔心自己的未來所以在買東西時,無論是什麼小東西都要選擇國產品,用一個簡單的邏輯想法,我們愛用國貨,那在我們國內的工廠就會有生意,然後他們就不會倒,這樣國內的產業就可以繼續生存,那就會有很多人不會失業,整個經濟的情況就會好一些。當然簡單的來說,我們買自己國內的產品,對國內的廠商是一定會有幫助的。但是我想這一部分並不是那麼簡單的,畢竟產品生產的位置,並不是消費者可以選擇的。生產的廠商會依照在哪裡生產的成本較低,而轉到那一個生產地去生產,這樣業者才能夠獲得最高的利潤。他們之所以還會選擇台灣作為生產基地,一定是在利益上以及成本上考量的結果,而這些考慮因素包括了,如:供應鏈所在、運費、生產環境、生產技術、員工水準等等。所以這些廠商會不會繼續留下來,其實不是看他們在當地的市場佔有率作為最重要的考量,決定因素會是在他們是否可擁有更低廉的生產要素上。所以我們就算努力的用國產品,這些公司會繼續存在,但是卻不一定會再是在台灣生產了。不過,這樣說也不是要反對使用國產品,只是想說明我認為買國產品跟他是不是在台灣製造的關係,其實不是那麼重要,也不會因為我們一直買國產品而使得製造業不會出走,然後我們就會有工作。而我之所以贊同買國產品這件事情會對國內企業及經濟有幫助,並非是在於製造的觀點,而是在於以產業發展的觀點來做連結。再者以現在全球化分工的角度來看,企業一味堅持在地生產製造,對企業而言並不是一件好事,有時候反而會因為這樣提高了成本,失去了競爭力。

在這裡我想我們必須打破傳統以製造業為主的思考中心,從產業發展的觀點來做觀察,同樣的當我們買台灣公司的產品時,會增加該企業的收入,這個產品雖然不一定是在台灣製造。但是這一筆收入讓他們可以致力產品的發展與創新,亦或是增強公司在行銷方面的能力。讓他們可以增加與其他國家廠商的競爭力,同時也可以為台灣賺取外匯跟知名度。至於是不是在台灣製造的,那其實不是很重要。為什麼呢 ?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在以品牌行銷為主的企業中,製造是一個附加價值十分低的企業活動。而當我們用附加價值來分析整個企業的活動時,我們會發現企業活動中有最高附加價值的那一段其實是在品牌行銷上面。

舉個例子來說明好了,像是星巴克的咖啡,一杯賣120元,而創造出來這樣價值的,絕對不是在於那些幫星巴克種植咖啡豆的非洲農民身上,而是星巴克本身對於咖啡豆如何變成好喝的咖啡以及他的行銷活動中,在塑造消費者心目中本身價值地位的活動過程中,所創造出來的那一杯120元的價值。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負責製造原料的農民,本身並沒有因為種了全球大賣的咖啡而致富。那些賣咖啡錢的絕大多是都落入的星巴克的口袋,用這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可以知道在對於品牌企業而言,製造本身並不是能為他們帶來高附加價值的部份,當然在這裡先不討論星巴克如何去剝削那些非洲農民的問題。而如果台灣的企業,不朝向自有品牌發展,以品牌創造最高的附加價值,還是不斷的要以代工或ODM為主,還是要用低廉的生產成本作為競爭的工具,那我們還是得面對一波波企業不斷出走的危機,今天或許是中國大陸,哪天就會變成非洲,亦或是中東地區了。此外若是我們一直停留在要有製造業,我們的經濟才會有發展的思維模式,那我們將無法脫離以降低生產資本(土地、勞務、資本、原料)來提升國家競爭力的競爭模式,如此未來對環境的問題,以及對勞動群眾權益維護的問題也勢必將會一直被政府做為在經濟發展的前提下犧牲。為什麼我們不能夠走向不同的產業階層,是不是可以朝向低污染、高度智能密集的工業或服務業發展,甚至於是農業。如:金融業、軟體業、甚至於觀光業 ,以發展台灣不同的產業面。所以當我買國產品時,我所希望的是國產品牌能夠強大,台灣的產業型態可以轉型發展,而不再以製造為主軸作為思考中心,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再創造新的工作,給我們自己亦或是下一代。

(待續.....)

2007年4月1日 星期日

自愚愚人的愚人節


今天在人生的青紅燈上,應該算是小紅燈吧!!

4月的第一天,愚人節。中午發現停在公寓樓下的腳踏車不翼而飛了,睡意朦朧的我,還以為是愚人節,有人跟我開的小玩笑,只是陌生人會那麼無聊到把你的腳踏車牽走,然後等愚人節過了在牽回來嗎?


基本上,我希望事情是像我想像的那樣子,過了今天,明天就會恢復正常。下樓時,就會看到腳踏車停在樓下。然後可以騎著腳踏車在市區晃晃,或去買菜、或洗衣服。不過,這應該也只是一個自"愚""愚"人的想法吧!

當生命中發生了我們不想要接受的事情,往往都有會一個可以讓自己還抱有希望的想法出現,讓自己可以慢慢的過度到真實的情況,慢慢的去體認情況就是真的那麼糟糕了。然後,慢慢的開始回想當初如果怎麼樣怎麼樣事情就不會發生了,漸漸的從驚嚇或是生氣的情緒,變成了自責。同時當然也會有一種憤世嫉俗,怨恨這個世界怎麼可以這樣對待我,讓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而在又自責,又生氣的情況下,也思考應該要如何解決當下所遇到的事情了。

就像我早上訝異於腳踏車的不見,然後出現幻想,緊接著開始抱怨小偷,甚至還出現"假想敵"。下午時,便開始自責當初怎麼不買個保險,或是讓腳踏車變得比較難偷,甚至是裝的監視器之類的想法。接著便想著應該要去報警,問問法國應該要怎麼辦比較好、要不要再買腳踏車等等之類的實際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在想每個人遇到問題時,大概都會經歷這樣的情緒亦或是想法,只是或多或少,或是焦點集中的位置不一樣。

而我想,當這種人生的"不幸"事件發生時,除了實際的該怎麼解決之外,也是要為自己的情緒找的出口,因此在這裡就出現了這樣一篇文章。不過寫到這兒,文章好像變成了一種空~~原有的情緒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
那些憤世忌俗跟自責,好像偷偷的沉沒在這些凌亂的文字中,跟我的腳踏車一樣,不翼而飛。

耳邊響起陳一郎的"霓虹燈閃爍的夜晚,照落水面陪海泳,港邊思念伊沒心情,明明青燈煞來看做是紅燈....."。

愚人節,還真是個適合自愚愚人的節日啊!!